中国的寺庙,多如牛毛,仅"敕建"的就不少,但得道的高僧却是罕见。
这当与出身和经历有关:被穷逼的朱元璋,在皇觉寺栖身,只是为了混吃不被饿死,因此仇恨社会反人类噬杀戮,而不以慈悲为怀,当了皇帝也绝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倒是真龙天子的福临,却端的看破了红尘,舍得了至尊的权势和荣华与富贵,毅然决然弃国弃家遁入空门一心礼佛去了。
而慧能所参透的"不是风动,幡动,而是心動",则又道出了"修行"之难--难在"心定",所以可惜了美貌清高的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是陷泥中"。
如此,进入佛门不为"皈依",或因不能"万念皆空""六根清净"致使"心动",所以行为难免不端,历代的小说野因此颇有恶评--仅《三言两拍》和《水浒传》中的和尚,就多是吃肉喝酒通奸淫乱敛财乃至图财害命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的不法之徒;而那些吃斋念佛做点善事以结佛缘的,则多是因坏事做绝怕遭报应的土豪劣绅。
在"一切向钱看"的现如今,官场的贪赃枉法自不必说,连教育和医疗事业都产业化了,古刹名寺更是天生坐地收钱"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买卖--进门,上香,求签,乃至跪拜,更甭说请和尚诵经做超度的法事了,无一项不收钱且无一项不高价!而诵得佛经,讲得佛法,解得禅机,德高望重的方丈、主持谁见了?
至于包括退休的政要和在职的将军在内的善男信女,他们"逛庙",名曰"视察",说是重视"佛教文化",或许也是"临时抱佛脚"以保平安或求前程吧。
这便是中国的"寺情"--世事如此,少林寺和释永信,怕是难得独善其身、难保清白干净。何况,大和尚的"传奇"和"传言"也着实多了些,理该来个了断,给社会一个交代。但愿他平安无事,免得牵连他人,也免得"郑州佛学社主持"释圣智继续妈逼不离口地有辱佛门了!
其实,西方基督教会也腐败,敛财,甚至一度还卖过"赎罪券",诸如《红字》《牛虻》所述破了"色戒"的牧师和神父也大有人在。好在作为"国教",信奉者众,摩西的十诫深入人心,久而久之渐成做人的底线--这从修道院修士和传道士们的虔诚修行与传道便可看出;而普通的教徒,也已将祈祷礼拜听牧师讲经布道融入日常生活,社区教堂更被视为通净化灵魂的精神家园。总之,不像咱汉传佛寺和僧众这么铜锈和龌龊不堪--幸好还有藏传佛教信众的诚笃礼佛,给中国佛教界挽回一点颜面。(江苏钟山明镜律师事务所王卫东律师)
|